Quantcast
Channel: 朱子青•小世界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78

沮丧

$
0
0

 


    这几天,接二连三收到了小说的退稿。

“读了,很感动,本刊同类稿件较多,请投他刊一试!”

“情节缺少说服力,恕不能刊用!”

“太过单薄,缺少新意!”

“我们不太注重XXX题材的!”

……

现在,文学已然是一个边缘化的行当,可每天仍有海量的稿件飞向编辑的邮箱。沙里淘金的选稿现实让我对编辑产生了莫大的同情,想来能够回复作者已显足够尊重。每次投稿,唯恐浪费了他人的时间、产生嫌恶。虽然自己在尽最大能力往好里写,可有些稿子难免令人内疚与失望。

当然,这都是些小说稿。

比起一些散文来,小说的背后是大面积的虚空,是需要依靠想象填补的,这本身让人不踏实。人类天性是爱听故事的,对同类的命运有着莫大的好奇心,这使得小说家成为一个有信仰与使命的职业。我相信,小说作为作家的作品,在创作中总是有些技术的特质的,比如怎样结构故事,比如叙述腔调、视角、手法,比如思想意蕴、风格气质、历史背景、人性与情感的深度……这是我从大量教科书以及作家的创作谈中汲取来的,同时也在经典的阅读中一点点地求证,也籍此来一步步地认识小说、学习创作小说。

可我发现,退稿越来越多了,甚至比刚出道时还要多得多。

这让我更为苦恼,我对自己的作品的失望极了,甚至失去了写下去的信心。

思考良久,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:不是别的,是自己的内心缺少了一份面对世界万物生存情态的一份真挚的感动。

自面对战争、疾病、暴恐、强权下的弱小生命,面对暴恐与钝器下的生者的抽搐与鲜血,以及癌症孤儿绝望的眼神,被鞭炮炸伤五官血淋淋的流浪狗,跪在大街上伸手乞讨的无腿乞丐,食用流产胎儿的饕餮之徒,被任意蹂躏的发廊妹,失去至爱被拐卖的儿童……我的内心没有一点儿波澜。

每次走进电影院,观看那些热闹的大片,只有宏大的场面与声光电的强烈刺激,故事情感似乎成了次要的东西。这真让我费解,难道我们的感官与已经麻木,灵魂已经死去,只能靠这些东西来唤醒或救赎?大家都在谈论,当下的现实比小说更为精彩,难道是太过精彩,让我们的感官失去功能?不,很多人与我一样,正在渐渐地变成了一架工作的机器,变成一个不为人情冷暖所动、没有心灵与思想的工具。

一架机器的作品会让人感动吗?

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,能打动别人吗?能打动那些久经各类情感阅读的编辑吗?

显然,这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,成为内心环境的问题。写到这,我突然想到了美国小说家卡佛在一篇谈小说的文章里说的话:作家要有面对简单的事物,比如落日或一只旧鞋子,惊讶得张口结舌的资质。

听听,这难道还不够令人沮丧吗?

 
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78

Trending Articles